当前位置:

苏超,国际足联急?

来源:24直播网

作者 | 燕梳楼

当炽热的6月降临南京,气温攀升至40℃时,六万名热血的球迷如同盛夏烈阳下不灭的火种,聚集在南京奥体中心。其声势之浩大,令人惊叹不已。而那些未能抢到现场门票的粉丝,则以另一种方式表达着他们的热情——遍布在大街小巷的五十个“第二球场”里,他们吃着小龙虾,喝着冰镇啤酒,同步观赛。

这场南京与苏州之间的省会德比战,不仅刷新了苏超的观赛纪录,更创下了中国业余足球赛的观众新高。网友戏谑地表示,国际足联此刻恐怕心急如焚:中国如此庞大的市场,如此热爱足球的球迷,为什么我们的国家队总是无法进军世界杯呢?

最近消息传来,为纪念2030年世界杯百周年,国际足联打算扩充参赛队伍至64支。而亚洲区的名额有望达到12个。他们这般的努力,究竟是不是看中了中国这个巨大的市场?

一个不可忽视的现象是,江苏十三市的“互怼”已成风潮,成为全民造梗的运动。起初,苏超的火起来源于它的草根性,让人们在网络上可以随意调侃。而今,一句“比赛第一,友谊第十四”的口号,让苏超迅速出圈。

短视频平台如抖音等成为公众了解苏超的第一渠道。数据显示,#苏超、#苏超联赛等话题的播放量已突破200亿次。各城市账号在抖音平台上展开了一场充满善意的“互怼”大战。南京的球迷在看台上用方言高喊加油,苏州则借流行歌曲玩起谐音梗。而盐城、南通、淮安等地的球队,也以本地特色为元素设计队服和队徽。

苏超不仅带动了线上话题的热度,更转化为线下的消费热潮。各大城市文旅因苏超话题而成为流量入口,直接带动了线上的消费预订。比如常州一场比赛吸引的游客数量激增,线上订单环比激增。同时,江苏全省的团购订单消费、酒旅订单消费都出现显著增长。

当足球遇上美食,消费的火花更为耀眼。盐水鸭、小龙虾等地域美食成为最受欢迎的“观赛搭子”。而在江苏人的观赛清单里,小龙虾更是最佳伴侣。平台数据显示,“苏超”开赛一个月来,全省小龙虾订单同比增长了42%。

抖音生活服务与地方政府、商圈紧密合作,将线上热度转化为线下实实在在的销售数字。例如在南京国际啤酒节中特别设置“苏超”球迷打卡专区,带动相关商家销售超900万元。与此同时,各地商务局在抖音上发放消费券,刺激消费市场的进一步扩大。

专家认为,“苏超”的成功背后是江苏独特的区域经济格局与文化底蕴在发挥作用。多元包容的文化、雄厚的经济基础、均衡的区域发展是三个关键支撑。“苏超”以低票价、高参与度的模式激发城市荣誉感与集体认同,带动多领域消费增长。

如今,“苏超”模式已引起全国关注,川超、赣超、浙BA等赛事纷纷效仿。当盐城球迷的煎饼摊因“足球造型”而销量大增;镇江夜市小龙虾销量翻倍时,国际足联也在思考:如何让更多的中国球迷走进球场?如何让流量真正转化为留量?

在这片土地上,足球不仅仅是一项运动,更是一种新的消费主义。每一次比赛都是一次城市间的交流与碰撞,也是一次次经济的盛宴。或许这就是“苏超”现象给予我们的最大启示。